澳门威斯尼斯人(中国)6667vip有限公司
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>>史上经典案例>>正文
竞争对手合并 麦道险些和波音一起“落水”

1996年,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出资166亿美元收购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,这场旷世并购还曾引发了世界航空业重组兼并的狂潮。

麦道公司曾是美国军用飞机制造业中的龙头老大,它的利润几乎全部来源于军品的生产。冷战后美国国防开支开始大幅度缩减,对军用飞机的需求下降,对麦道公司来说极为不利。在民用商业飞机方面,麦道公司的处境更糟,新产品尚未研发成功,市场份额却不断下降。军用飞机和民用客机双双沦落的艰难处境下,摆在这家巨型飞机制造公司面前求生存求发展的路只剩两条:兼并或是被兼并。

当时,波音公司已经坐稳了世界商用飞机制造业的头把交椅,但对面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,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来承揽国际业务进行国际竞争,而对于军用飞机业务,波音飞机也不想放弃。只有20%市场份额的波音认为,这样的规模并不够,而且军用飞机和民用客机在研发和制造上可以优势互补。于是,美国航空制造业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,促成了波音兼并麦道,以便与欧洲空客展开竞争。

波音与麦道兼并的消息在公布之前足足讨论了三年,期间一度险些夭折。最终,波音终于如愿完成兼并。按照波音的设想,并购完成后不仅民用客机市场份额能够一下子达到空中客车的2倍多,军民合一之后,军用产品年销售额也将是世界最大的军工企业洛克西德—马丁的2倍以上。但是,现实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,1997年波音非但没赢利反而亏损了1.78亿美元,其中民用飞机的亏损额高达18.37亿美元

原来,在收购过程中,波音已经危机重重,甚至内部一度认为“我们的生产制度已经奔溃了!”为了防止股票波动,同时更为了不影响并购行为的进行,波音将这一起都掩藏了起来。合并完成之后,新波音公司有一个拥有18名成员的高管层,只有1人来自波音,7人来自麦道,其余人员都是外部聘请的,管理层成员之间存在巨大的理念冲突。另外,波音和麦道两公司的员工待遇并不对等,合并之后还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,新公司员工士气也曾一度大受影响。

幸好,后来的波音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作出了管理上的调整(毕竟家大业大经得起折腾),才逐渐从合并的副作用中恢复过来。

合并就是一把双刃剑,足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,也足以毁掉一个本来伟大的企业。


上一篇:大众收购奥迪堪称工业时代经典 下一篇:最后一篇
XML 地图